由于城市的扩散和回波效应,回乡置业的人群近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泱泱大军选择投身的产业主体之一便是水产养殖的。那么,水产养殖中都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一、消毒频率太频繁。 定期消毒是预防鱼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并不是消毒周期越短、药效越大越好。定期消毒会不断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其中包括有益微生物。如果不注意调节水质使水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就会造成池养水域微生态环境失衡。 二、不重视鱼病预防。 鱼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如何预防,关键在于平时的健康养殖,这其中包括清塘消毒、科学投饵、合理施肥、调节水质、定期防病、优化环境、强化管理等相关内容,把握这些关键内容和技术,完全可以控制或避免鱼病的发生和危害。 三、病因不明就乱猜。 鱼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有病原、寄主、环境三种主要因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就会引起鱼类发病。要想达到治病的目的,首先应该分析、研究其病因,才能不致贻误病情,及时诊治。 四、不舍得用好药。 掌握了病因,还需对症下药,若是仅靠道听途说的“偏方”或一般性的经验之谈,或听取“水货”鱼医的意见,对目下药,势必于事无补,还造成浪费,甚至会贻误时机,加重病情。另外任何药物均有其保质期,过期鱼药中其有效成分易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其功效会大大降低,甚至会产生在毒物质。 五、病急乱投医。 大部分鱼药都是针对一定的病害而进行治疗的,应该区分不同的病因而使用相应的药物,并非一药包治百病或一病任何药物均能奏效,有的鱼病是目前不能治愈的,需要靠平时的预防,胡乱用药于事无补。
除此之外,有部分养殖户的鱼塘虽然养鱼多年,却从未干过塘和清淤,导致淤泥中大量的有毒物质、寄生虫卵和有害菌,给养殖品种带来不少病害。最终产量和规格都很难达到标准,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经济效益低下;有的鱼塘里虽然没有杂鱼的,但不使用漂白粉等消毒会造成有害菌继续滋生,而这种状况一旦发生,就难以断根,很有可能会在下一年卷土重来。 原标题:水产养殖中都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