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步,成人世界的各种关系过早地影响到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压力都成百倍的大于过去。”在今天上午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表示,儿童心理疾病并不是说到十七八岁成人以后就完全好了,如果不治疗,不及时干预,到成人世界里面还会带来,还会存在。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社会都来呼吁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学校和社会都有关系 刘华清介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华清表示,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行为问题有: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应对方式问题和主观幸福感缺失等,严重者还会产生心理疾病。青少年心理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叛逆及依赖的冲突、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使他们的焦虑情绪较重。同时由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较浅,抗挫折能力较低,因而更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有个人因素,还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要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家庭方面,家长要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对孩子有适度的期望,用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孩子和引导孩子。 学校方面要积极引导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润物无声。要组织并引导孩子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认真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班级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如果发现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早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和诊断。 社会层面要利用并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社会上不良风气波及到学校,避免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积极利用各种传媒丰富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增长知识,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游戏成瘾、自控力较差要积极干预 对于儿童游戏成瘾是否属于儿童心理疾病的问题,刘华清表示,不同的专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其实,很多游戏成瘾或者网络过度使用的孩子,本身家庭关系就有些问题,自己有身体或者精神问题。对于游戏过度使用,比如超过3小时、超过6小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以至于无法摆脱。一旦不让去玩游戏,就会有阶段症状,如身体不舒服、心慌气短、寝食难安、饮食不好,这就需要到精神科进行专业化的治疗。 有些孩子上课时会注意力特别分散,动作增多,动来动去,和同学说话。北大六院儿童病房主任曹庆久指出,这些孩子不仅在学校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表现出作业做的得慢、拖拉、粗心,平时做事也丢三落四、虎头蛇尾,在多种场合都会有这种表现,这种情况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俗称多动症。 “这种因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大约5%左右,这种孩子主要是自控能力差导致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同龄孩子比比较弱,同时,在走神和多动孩子的生活历史当中,尤其在早年的生活当中有过被分离、被抛弃的体验。一些家长工作很忙、很紧张,在孩子7个月、8个月、1岁,将孩子送到祖父母身边抚养,就很容易引起注意力和多动的问题。” 曹庆久指出,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孩子,一定要进行积极的行为干预,如果影响学习、影响生活比较明显,必要时做一些药物干预。同时也要呼吁让0-6岁的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样心理健康更好,会避免将来在青少年期出现更大更多的心理卫生问题。(新民晚报 潘子璇) 原标题: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较浅、抗挫能力较低 儿童青少年更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