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真的需要这么多栏杆? “北京的栏杆太多了,走到路对面或者转个弯,都要多绕好几百米。”这是一位外地游客在北京一日游后留下的“感想”,也说出不少市民的心声。 近年来,北京城的道路栏杆越来越多。栏杆对划定分区、维护街道交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为了便于管理而大量使用栏杆,不仅让骑车人、行人感到不便,也大大增加了空间压抑感,破坏城市景观,缺少人情味儿。加装栏杆是否是唯一选择?在硬性隔离设施外,能否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管制?在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背景下,街道栏杆的设计与摆放应当引起职能部门更多关注。 据领秀新硅谷CD区居民反映,8月份左右,门口的西二旗西路加装了两道栏杆,用来隔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保护非机动车路权,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居民普遍反映不符合该地区道路实际情况。 “这条路是双向两车道,本来就容易拥堵,加装栏杆没有考虑到应急会车错车的需求,也没有考虑小区门口有临时停车的刚需。而且这条路上自行车流很少,自行车道常常闲置。”有居民在社交网站提出质疑,北京12345热线介入调查。 9月底,记者前往该路段发现,两侧的道路栏杆被平移到人行道旁,紧挨着马路牙子。“这样的栏杆有什么用?白白占用道路空间。为什么不能直接挪走?”居民仍感到疑惑。 事实上,栏杆过多、摆放不合理等问题已经成了市民、游客普遍反映的情况。 在位于五道口的中关村二小附近街道,道边栏杆“切碎”了狭窄的道路空间,而且样式不统一,影响街道景观。“我特意停下来观察了很久,发现根本没人在里边骑车,也没人在里边走路,空间就这样被浪费了。”市民刘女士抱怨。 据观察,在部分地区,步行空间本来就不够,而又高又密的栏杆进一步加重了空间压抑感,降低了行走的舒适度,很多行人宁愿走在外边的非机动车道上,也不愿意在里边行走。 栏杆里面空荡荡,外面摩肩擦踵,成了城市“怪”现状。 为何要设置道路栏杆? 据介绍,道路栏杆一般分为3种,包括隔离双向机动车的中央栏杆,隔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机非栏杆以及隔离行人和非机动车、机动车的行人栏杆。在交通混乱区域加装各种栏杆,已经成为交通管理的“法宝”,许多地区非此举不足以使车辆遵守道路法规,高高竖起的行人栏杆也有效阻止了行人违章穿行。 栏杆作为一种更容易实施的交通管理措施,维护了街道交通秩序。但随着栏杆数量日益增多,各类问题也逐渐显现。 在部分地区,矮护栏虽然隔离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但由于道路宽度限制,非机动车道极其狭窄,使得不少骑车人被迫进入机动车道行驶,事故隐患并没有较少。 也有网友反映,滥用栏杆有时会造成人为拥堵。“北京贵宾楼西侧南河沿路原本除了高峰期拥堵,平时交通还可以。现在长长的栏杆形成隔离带,堵死了原本可以南向北在欧美同学会门口掉头和北向南左转到贵宾楼后的车辆,造成了北向南的长期拥堵。” 加装栏杆时考虑欠妥,也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此前,大兴区清源街道康盛园小区就曾反映,小区东门对面就是公交站,但道路中间安装了一排栏杆,居民要绕行两三百米才能乘坐公交,很多人为了抄近道就翻越栏杆,非常危险。经北京12345联系大兴区政府后,相关职能部门才在护栏处打开了一个出口。 此前城市规划中很少涉及道路栏杆的内容。近几年,随着本市对步行、自行车路权关注度增加,栏杆的设置开始逐渐进入规划视野。 近日,《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已结束公示。根据公示稿,本市将按照净化街道的原则,严格限制栏杆在街道上的使用,净化街道空间。同时,禁止在特色类街道、生活服务类街道中设置栏杆。鼓励通过地面划线、标识标牌引导行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设计导则对栏杆规划十分详细。 除特殊的政务保障需求,禁止在人行道、公共广场上通过栏杆切分空间; 机非之间有空间条件的,鼓励去掉栏杆,通过隔离带、绿植等方式进行隔离; 去除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栏杆,鼓励对路缘进行绿化处理,形成柔性隔离; 服务于国事活动、大型庆典及赛事的街道临时性隔离设施,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撤除。 “北京城市发展正处于转型期,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主任工程师盖春英建议,可通过加强智能管理手段如加设探头等加强交通管理。在必须加装栏杆的地区,栏杆样式应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可以在小范围内率先进行试点,通过跟踪评估试点区域的交通运行情况再不断修正方案,逐步推广。” 盖春英透露,在市规划院牵头编制的王府井地区交通改善规划中,道路栏杆将逐步减少,不合理的栏杆将逐渐去除,改善街道景观,提升街区活力。 原标题:北京的栏杆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