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心工程·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29日在北京启动。该公益项目选取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作为实施试点地区。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扶贫司司长曲天军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为贯彻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央精神,开展精准扶贫,发挥基金会全国性公募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最新推出了“暖心工程·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 公益项目选取了贫困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当地幅员面积2647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十二五”末全县有贫困村79个、贫困户18507户44811人,贫困发生率22.4%。 为让山区群众摆脱贫困,自2011年开始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实施移民搬迁工作,通过搬迁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安居避险问题。但是,当地群众搬下山,远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山林,进入城镇和社区后无业可就,成为“住在楼房里的贫困户”。 为了解决搬迁后当地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平利县按照“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的思路,采取“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思路,用最强的扶持政策、最优的投资环境、最大的招商力度,广泛吸引平利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兴办社区工厂。 截至目前,平利县共发展社区工厂83家,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100余个,人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让搬迁群众过上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生活,实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稳定就业、稳定脱贫”的目标。 然而,当地贫困地区却面临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一是培训成本较高。贫困群众大多数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少,普遍需要接受半年以上的技能培训方可上岗,导致用工成本偏高,难以承受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成本;二是人性关怀的社区服务较少。社区工厂工人上班期间,部分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专人照料和作业辅导,不利于孩子学习成长。三是社区文化缺位。贫困群众集中居住以后,在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短期内难以适应,这对社区管理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为此,“暖心工程·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将围绕贫困地区这些困难,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居民特别是三留守人员就地就业,促进更多贫困劳动力通过社区工厂实现就业脱贫;第二、引入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提升农村综合社区服务水平;第三、营造社区文化,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构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农村社区。 该公益项目还将发挥全国公募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探索“社会化精准扶贫”新路径,力争用3年时间,广泛动员和协调多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让平利县“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三年,该公益项目将注重对自身建设的梳理总结,依托互联网云平台技术,合力助推脱贫攻坚的“社会化精准扶贫”新路径,努力成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典型。 原标题:“暖心工程·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在京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