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主办的“2018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指出,经过十年的磨砺,中国食品安全由被动应对走向风险预防。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大会上梳理了从2008至2018年10年间中国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过程。 她表示,中国对食品安全的治理,既借鉴和浓缩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由乱到治”的百年历史,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0年间,《食品安全法》颁布,企业产业链安全的建设由弱到强,大数据支持下对进出口食品及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有了重要进展。 孟素荷教授指出,“在中国食品科技界的共同参与下,国家风险评估、风险交流体系形成有效的科学积累,舆情环境逐渐向好。它使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从十年前的危机应对,走向现在的风险预防和消费者教育,从而更加主动、从容。” 据介绍,近十年来,中国食品工业经历深刻转型,增速由2008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6.6%,但中国食品工业体系却愈发健康稳健。在全球体量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上,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6%,较2014年的94.7%提高了2.9个百分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在大会的主题报告中也明确表示,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孙宝国教授同时指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中国食品安全还面临着严峻挑战。环境污染、小农经济的农产品原料供应、食品产业基础薄弱等,使得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他认为,未来食源性疾病将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来源,新消费需求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不容小觑,食品安全网络谣言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有差距,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还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经过近10年的聚集与发展,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已成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高端品牌会议。来自全球国际知名专家在大会上畅所欲言,共同探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趋势解析,为提升全球食品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原标题:十年磨砺:中国食品安全由被动应对走向风险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