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太阳正当头,昆明市海口工业园区的白鱼生态草莓园内,工人们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个头大、颜色鲜艳的草莓被一个个装进塑料筐里,准备送给供应商。除了工作人员,采摘队伍中也不乏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边吃边摘,乐趣十足。 事实上,随着品种和种植方式的不断完善,白鱼口村的草莓凭借其甜度高、无公害、水分少的特点,早在前几年就收获不小的名声。那么,白鱼口村是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栽种草莓,发展生态观光型农业的呢? 地处滇池西岸、水体宁静、空气清新,这是白鱼口村的天然优势。然而多年来,白鱼社区的村民们大多以传统作物种植为主,农业发展基本停留在原地。“这里毗邻滇池,有地势较高的红土旱地,早年,这些地要么用来种玉米,要么就荒着,没有得到完全利用。”昆明完莓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良说。 在了解了草莓种植能带来的收益后,经过多方调研,2014年,白鱼生态草莓园建成。2016年,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白鱼社区成立了昆明完莓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进行草莓种植,以滇池水为灌溉水源,由白鱼社区白鱼口村、禄海新村等几个村的村民共同管理。 李良介绍,白鱼口草莓的独特性主要得益于土壤、地势和温度。草莓种植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而草莓园所在地恰好位于半山区,平均温度18摄氏度-22摄氏度,适宜草莓生长。常年风大加上旱地种植使草莓不容易受潮,干燥状态下,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大大减小。此外,白鱼口村的土壤有丰富的矿物质,使得这里种出的草莓水分少、甜度高。 现在,经过品种完善和对草莓种植技术的摸索,草莓园由最初的6亩扩建到100亩,80个草莓种植大棚中有圣诞红、隋株、小白等在内的9个草莓品种,亩产可达1.2吨。在采摘高峰期,草莓园每日入园人数最多时有500人,每亩每年平均收益2万多元。 干燥的环境能减少草莓病虫害发生率,但却不能完全避免。对此,合作社采取了三种手法同时防病。首先,从根源入手,选用有抗病虫害能力的种苗,试种后决定是否引进。种植时,以品种为依据分片种植,避免了不同品种草莓产生病虫害后交叉感染。其次,大棚采用双拱双膜,不仅保温,湿度也能得到控制。“棚内湿度大于65%容易感染病虫害。控制了温度和湿度后,能一定程度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第三,以农家肥为主进行土下20厘米深层施肥,保证草莓根茎充分吸肥。 通过草莓种植,目前白鱼口村的生态农业旅游正持续推进,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除了能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还能品尝新鲜的农家菜。未来,白鱼口休闲旅游度假产业板块也将按照农业和景观结合的思路开发。 原标题:昆明:小草莓撬动生态农业旅游大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