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马尔康市以“农牧民夜校”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学文化,从思想上转变群众发展思路,拓宽农牧民收入增长方式,激活群众发展动力,消除干群矛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坚持按需办学,群众“点餐”夜校“接单”。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夜校课程设置上,通过走访调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一方面采取“理论+实操”相结合,以基础课、拓展课、体验课逐级递增难度的方式对农牧民进行强化培训,为群众养殖中蜂、藏香猪、肉牦牛,种植清脆李、中药材、高原蔬菜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举办藏织藏绣培训班,传承传统与增加收入两不误;另一方面邀请四川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烹饪教师、电工老师、摩托车维修师傅举办厨师技能、电工技术、摩托车维修技能培训班,让外出务工群众有一技之长,增加就业率。截止目前,全市开展技能技术培训548学时。 坚持思想引领,群众“提议”乡村“实施”。聚焦群众思路转变,着力培养脱贫增收创新思维,通过收集群众在农牧民夜校讨论交流,确定村内经济发展新方向,形成统一思路后,交由乡村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目前,“种植+养殖+旅游”、“联户经营”、“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中锋保种场+综合服务”等创新经营模式在马尔康土地上生根发芽。 坚持问题导向,群众“提问”干部“解答”。将农牧民夜校与收集群众关心问题相结合,群众向村“两委”提交自己所关心问题,通过村“两委”收集分类后上报乡镇,一方面由乡镇组织干部进行政策解答,极大程度上减少群众上访、群访现象,确保乡村社会和谐安定;另一方面,梳理归集问题,为下一步农牧民夜校课程设计提供方向。 原标题:马尔康:农牧民夜校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