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评 文 颖 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一直是案件变成“执行不能”的两个主要原因。以柳州法院、河池法院等为代表的广西司法机关,在司法救助机制、“执行转破产”、案件动态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取得成效,说明解决“执行难”问题还是有路可走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单靠法院工作人员上下求索、千里奔波,无论工作效率或效果,都难以满足被害人或债权人的迫切需求。“执行不能”这块硬骨头,需要多部门合力,才能真正啃下来。 执行是保障法律实施、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个环节,金融、国土资源、房管、公安、检察等相关职能部门,在支持和监督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上责无旁贷。相关部门应加强联动配合,建立高效便捷、合作共赢的协作机制;在办理拒执案件过程中,强化线索移交,杜绝相关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贪腐等情况,切实履行职责,为法院执行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笔者查阅新闻,发现全国各地针对“执行不能”问题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今年9月南宁市不动产网络司法查控平台正式启用,赋权南宁市各级法院自助查询不动产结果和网上办理不动产查封、注销查封登记业务,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提高了法院对不动产进行查控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快捷性。海口市通过公积金监控和扣划公积金存款,避免“大海捞针”式的查找,执结了多宗案件。武昌市探索与保险公司开展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执行救助保险等保险业务,降低申请执行人的经济负担和执行风险,完善司法救助。这些举措的出台实施,正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 解决“执行不能”难题,让失信者无处可藏、寸步难行,需要一套政府支持、法院主办和社会各界配合的工作机制。希望“一呼百应”的联动效应早日实现,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原标题:“硬骨头”需要大家一起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