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9月20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台记者李媛媛 周志萍 郭四辈)青海省坚持把水保惠民、利民、为民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让255个贫困村、14.6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土地利用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粮食单产提高25%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 昔日的西宁市大通县逊让乡八里村坡耕地广种薄收,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村民李小贵对记者说:“原来种庄稼非常吃力,用牲口种庄稼,地陡得很。” 2013年以来,随着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相继实施,八里村发生了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兰福云介绍:“实施坡地改梯田以后,水土流失减少了,农民增产增效有很大的改变。土地连片以后,依托油菜花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一些农民办起了农家乐。今后我们继续鼓励群众发展,实现更多人增收。” 大通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哈进菊介绍:“坡地改梯田项目从2011年开始规划,历时3年,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4万多亩。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原先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达到了粮食增产增收的效果。现在的项目区天变蓝了、水变清了,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水土保持工作让青海许多村民感受到了近年来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八里村“黄”与“绿”两种颜色的交替变化,也正是青海省水土保持工作,建设生态文明、加速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 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使青海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为农、林、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和柴达木盆地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对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使生态水保、经济水保、民生水保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局长党生介绍:“近年来,青海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建设主要是坡改梯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东部黄土高原,三江源等五大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有力推进,目前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特别是近五年来,投入水保建设资金8.2亿元,治理小流域43条,完成坡改梯改造1.8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200多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平方公里。” 原标题:水土流失治理惠及青海255个贫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