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电 “要想获得幸福,先要学会受苦”,7月21日晚,央视综合频道《朗读者》第二季播出了以“痛”为主题的第十期节目,现场,著名翻译家王智量分享的人生故事几乎完美印证了这句屠格涅夫的格言。 和大众以往对耋耄老人的印象不同,年过90的王智量不仅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敏捷,脸上更是时常露出孩子一般的纯真笑容。即便谈起以往的苦难时光,王智量也满是幸福的语调。 作为北大俄语系的第一届学生,王智量对于翻译,颇有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学习俄语之前,王智量的大学专业其实是看起来更“高大上”的法律。出于对俄国和俄国文学的浓厚兴趣,他主动向校长胡适申请转系,开始学习俄语。当时,为了购买一本屠格涅夫的长篇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没有闲钱的王智量只能把身上的西服上衣卖掉来买书。这件在其他人看来有些心酸的事,王老先生在现场回忆时神情却透出满满的得意,“我卖了好多钱”。在他看来,能用一件衣服换回一本心爱的书,就好像占了天大的便宜。 对于精神富足的人来说,生活的清贫往往不算什么,令人惊奇的是,王智量甚至还能靠翻译这件事消解肉体的疲累和痛苦。文革期间,王智量前往河北乡村进行劳动,身为大学生的他和其他人一样从事着最简单枯燥的农活。不过即便是播种、夯土这样的劳作,王智量也能找到独属于他的快乐:“我一边在那踩,一边心里就想到那个诗的韵律,这样一天下来劳动也不累,诗还翻译得很好。”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王智量找不到记录的纸张,只能将白天想了一天的译文写在空白的报纸边上。几年后回到上海,正是这样一堆看起来犹如“废品”一般的草纸,组成了他第一版《叶普盖尼•奥涅金》的翻译初稿。看着王智量老先生回忆这些往事时流露出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不少网友感叹:“从来没见过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文艺工作者,能在回忆那段时光时那么开心,能将苦难转化成快乐,老先生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从热爱生活的“老顽童”黄永玉到救人无数的“医学圣手”吴孟超再到这位对翻译永存赤子之心的王智量,《朗读者》的舞台上已经有不少可爱的老人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惊叹。下一次,又会有哪位有趣的老人登上舞台,给观众带来意外和惊喜?更多精彩,敬请期待每周六晚20:00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朗读者》第二季。 原标题:《朗读者》王智量笑谈苦难:要想获得幸福,先要学会受苦|屠格涅夫|看起来|一往而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