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将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坐落在美国心脏部位的芝加哥,以金融、科教和工业闻名于世,高楼大厦、个性时尚、喧嚣繁荣是它带给世人的印象;市中心摩天大楼群、海军码头的摩天轮及东侧的密歇根湖在夜晚更是分外迷人。 但就在这个如此知名的城市,却从19世纪末期开始,连续演绎着“谋杀之都”“罪恶之城”的悲剧。这些夜晚的“悲剧”,甚至作为素材被许多电影电视剧搬上荧幕,为观众开启了一条通往那个纸醉金迷的1920年代的时光隧道…… 多彩年代 西方世界令人着迷 很多人都知道,芝加哥是一座在废墟上重建的城市。 1833年,芝加哥建市的时候,这里仅有350位市民。然而一种极其强劲的发展欲望驱使着这座城市飞速发展,即便是在1871年那一场将三分之二的芝加哥夷为平地的火灾之后,芝加哥的发展速度也并没有慢下来。 有人说,1920年代的十年间,是“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一战结束后,美国士兵自欧战前线上归国拉开了这一时代的序幕,随后是爵士乐为代表的新艺术的诞生,崭新而自信的现代女性崛起;新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汽车开始大量生产……无数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创造,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民众旺盛的消费需求与欲望,以及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改变至今令人难以忘怀,西方世界开始变得令人着迷。 而芝加哥,则依靠钢铁业、制造业撑起了美国的经济。但高速发展的同时,隐藏在城市光鲜外表下的,却是层出不穷的治安问题——贫富之间的悬殊差距、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等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犯罪,成了一些人谋生的手段。 犯罪之城 黑帮为贩售私酒斗争激烈 在许多好莱坞电影里,芝加哥是个臭名昭著的城市,许多电影电视剧都在此取材,透过荧幕,芝加哥的过去可窥一斑。而这些题材,几乎都源自1920年美国所颁布的“禁酒令”。 1920年1月17日,美国政府出台的“禁酒令”正式生效,任何制造、售卖、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以及聚众饮酒皆属违法。从这一天起,美国进入了长达14年的“禁酒时代”,一个经济高度繁荣却无法饮酒的时代。 在“禁酒令”颁行以前,黑帮没有强大的财政基础。“禁酒令”出台后,为了攫取贩售私酒所产生的巨额暴利,芝加哥各路黑帮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为了夺取酒的控制权,芝加哥街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暴行。而借私酒生意发家后,各地小黑帮渐成气候,通过对私酒酿造运输销售一条龙的熟练,有组织的犯罪组织开始崭露头角。 黑帮分子们为贪图享乐的人们提供了私酒、地下赌博和色情业。在“禁酒令”结束的时候,他们的私酒生意已经发展成一个完整且庞大的犯罪集团。 影视取材 声色犬马展现得淋漓尽致 1920年之后的芝加哥迅速成为全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而这一切,都脱离不了一个人——“芝加哥地下之王”阿尔·卡彭。 事实上,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芝加哥与很多美国大城市一样,过着歌舞升平、酒色迷香的生活。在“禁酒令”生效后,以芝加哥教父多里奥为首的黑手党趁机而入,作为他助手的卡彭在接管他的“生意”之后,几年间就将芝加哥“打造”成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而他本人成为黑手党“暴徒时代”当仁不让的标志。 现在,与芝加哥相距千里的好莱坞,不时推出的各种“黑帮”大片里,很多都取材于芝加哥。其中光以阿尔·卡彭为题材的影片就不下二十部,这些电影也让芝加哥作为“黑帮之城”的名声四处传扬。 在《美国往事》《大西洋帝国》《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电影小说中,都巧妙地借助了“禁酒令”这一历史背景。此外,在《教父三部曲》中,道尽了浩瀚的黑帮血泪;而《大西洋帝国》则呈现了黑帮犯罪历史。这些电影将20世纪20年代的声色马犬展现得淋漓尽致。 人性刻画 八卦要素样样具备 20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都市的浮华、欲望的贪婪、诱惑的赤裸、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堕落、交易的肮脏无处不在。 受19世纪末“黄色新闻大战”的影响,媒体很关注犯罪、丑闻、八卦、离婚和性等问题,黄色新闻悄然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在此背景下,由芝加哥城真实谋杀案所改编的《芝加哥》也应运而生。 1924年芝加哥发生了两起谋杀案,嫌疑犯在律师的帮助下被判无罪,并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记者深入调查始末,并以此为蓝本创作了《芝加哥》。死亡、性、美色、欲望、背叛,凡是你能想到的八卦要素,《芝加哥》几乎样样具备,勾勒出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众生相,具有浓郁的美国气息。 在众多舞台剧目中,展现都市情结描述人性的音乐剧作品也许很多,但在浓烈的氛围中将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非《芝加哥》莫属。 目前,由南昌日报社和江西艺术中心主办、南昌晚报承办的原版音乐剧《芝加哥》购票通道已经开通,想现场重温那个被黑暗笼罩年代的市民可通过订票热线和网络购票渠道抢购门票。 南昌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学斌 周野 见习记者 黄琛琛 实习生 解文婷 原标题:《芝加哥》将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黄色新闻|禁酒令|黑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