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进一步部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例如,宁夏全面启动河湖岸线自然资源划界确权工作,以查清全区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落实水生态空间产权监管主体责任。这有利于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制度,建成水生态空间和水资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保护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江西省出台相关行动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削减4.3%、3.8%以上,形成科学合理湖泊治理和保护工作格局,筑牢长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新疆将进一步规范矿产开发,大力推进矿山环境治理,研究制定煤炭等10个主要大宗矿种行业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力争到2020年建成400个以上绿色矿山、6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各地陆续出台生态环境保护举措,表明随着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的开展,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有效实施,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为加快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突出问题,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福建省全面启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将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含县级政府驻地所在镇)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安徽省近日印发了《安徽省2018年度河长制湖长制省级考核办法》,考核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等7项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考核不合格的市要书面向省委、省政府说明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及期限。 原标题: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