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色如琥珀的红种枇杷,味甜微酸;色如松脂白沙枇杷,味甜汁鲜……5月17日,又到一年枇杷上市时,第十三届雷甸枇杷文化节在浙江德清启幕,为来自杭嘉湖的游客,献上了一场千滋百味的舌尖体验。 “枇杷之乡”雷甸有1400余年枇杷史,始于隋,盛于唐,明末清初盛极,杨墩村的枇杷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当地老百姓向有“天下枇杷数塘栖,塘栖枇杷产杨墩”的说法。其品种有红种、白沙、草种、野头四大类,以红种、白沙为最佳。红种,果肉黄中带红,味甜微酸,皮厚肉实耐贮运;白沙,色如松脂,味甜汁鲜,皮薄肉软水丰,享誉江、浙、沪市场。 如今,走在雷甸镇的杨墩、双溪、东新等村,枇杷成为当地的一项主要经济特产,家家户户都要种上几株至几十株枇杷树。雷甸镇已有枇杷3000多亩,由于年初大雪,预计产量略减,为1200多吨,产值2000万元。 一颗小小的枇杷,化身山野乡间的致富金果,甜在食客嘴里,也富了果农的腰包。 “我们家里种了3亩枇杷树,今年估计能产2000多斤枇杷,今年产量虽然不高,但是比往年的要甜,价格比往年要高,还不愁没销路。”杨墩村东坝口自然村的村民沈国良说。 现场,德清县武康镇的赵女士特地驱车过来买枇杷。“这里的枇杷好吃,我买点回去给妈妈、婆婆吃,另外再买几箱送人。”赵女士说。 作为雷甸镇的一项主要经济特产,如何拓宽销路,让它助力农民创富?开幕式当天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外,还重点推介了杨墩枇杷农业创二代沈佳、展示了创富项目榆黄菇盆景,沈佳可以说是雷甸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他们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继承父辈的农业事业,有效提高了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农业现代化之路正越走越宽。2005年以来,雷甸镇已先后成功举办了12届枇杷文化节活动,每年枇杷果熟时节都能收获爆满的人气,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据介绍,为期1个月的雷甸枇杷文化节将推出“与枇杷有约”采摘游、“鲜果线上行”电商换市、“枇杷美景秀”摄影采风、“诗歌与果香”迎端午诗会、“乡贤共话桑梓情”选商引资推介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枇杷为媒吸引更多游客,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当天,杨墩佳珍枇杷专业合作社还与顺丰冷链签订了合作协议,在雷甸镇杨墩村、和平村、双溪村三处设置了寄递服务点,开辟网上销售渠道。 原标题:浙江德清雷甸十三届枇杷文化节启幕 游客享舌尖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