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国际 汽车 科技 房产 娱乐 三农 江西

三农

旗下栏目:

乡村教育空心如何补?平安智慧教育生态来“安心”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羽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19
摘要:乡村教育“空心化”由来已久,并且教育事业与发展经济绝然不同,大幅增加投入自然可喜,但是否必然能让乡村教育改观?尤其令人好奇的是,作为一家综合金融集团,平安的主营业务

  乡村教育空心如何补?平安智慧教育生态来“安心”

  在当代中国,可能没有第二个领域,像教育行业这样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K12、STEM等各类教育市场热度居高不下,各路资本不断涌入……另一方面,在相对偏僻的贫困乡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却日趋“空心”,甚至“失血”。

  这种现象,媒体已关注多年。如《半月谈》杂志近期的一篇文章指出,乡村学校面临“适龄学生流失、老师无心恋教、学校不断萎缩”等现状。尽管校舍等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在资源投入和教育质量方面,与城市的差距仍在“持续扩大”。校舍新了,师生却走了。

  今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继续深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从国家到社会层面对乡村教育扶贫的投入越来越大。比如,中国平安就在年初宣布,三年投入100亿实施三村建设工程,其中就包括进行教育扶贫。4月10日,音乐人李健以支教老师的角色在广西百色,为乡村学生上了一堂音乐启蒙课,这标志着平安的村教工程正式启动。当天,中国平安“村教”扶贫线上智慧教学平台——“三村晖”APP也正式上线。

  乡村教育“空心化”由来已久,并且教育事业与发展经济绝然不同,大幅增加投入自然可喜,但是否必然能让乡村教育改观?尤其令人好奇的是,作为一家综合金融集团,平安的主营业务并非教育,怎么帮乡村教育“补心”?

  

中国平安品牌大使李健在广西百色为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支教课

  良性教育生态 让乡村小学“安心”

  宏观而论,乡村教育“空心化”应放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理解。

  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2016年全国有近9万个乡村教学点,全国不足百人的小规模学校共计12.31万个,比上年减少0.37万个,占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59%。受到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外流等影响,“村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长期处于不平稳的状态。

  撤销村小和全面推行寄宿制的呼声也从未断绝。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内一些互联网巨头的扶贫主张,再次引发教育和公益界关于是否应当“撤点并校”的争论。对“撤点并校”持反对者对乡村教育空心化的现状心怀忧虑,他们担心最近在网上爆红的“冰花男孩”案例再度出现:如果可以就近入学,年幼的孩子怎么会顶着寒冬步行2-3个小时去上学?

  在教育的效率和公平之间,国家政策的取态是慎重的。教育部长陈宝生曾提出,要合理布局农村学校,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农村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儿童就近入学。

  在很多深耕乡村教育领域的人士看来,尽管村小规模较小,但仍有其稳定存在的社会价值。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余敏洪就表示,他曾经就读的小学就是一所不足百人的小学校,然而,老师的知识和眼界带给年幼的他了解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冲动。

  关注小规模村小的呼吁显然也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就在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村教项目的设计者从一开始就关注到乡村学校布局这个关键问题。与过去大水漫灌的运动式扶贫不同,平安村教采用了“中心校带动村小”的扶贫模式:

  为学生人数相对稳定的城镇中心学校,援助或提升现有的网络和直播设备,再辅以校长和师资培训等方式,整体提升其教学和管理水平。进而,这些“平安智慧小学”将辐射周边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当地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学校和教育资源间的连接,则通过平安集团专门打造的智慧教育平台“三村晖”实现。按照计划,未来三年“三村晖”将集纳大量课程、培训、教案等优质资源,目标是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乡村支教资源库。

  湖南等省份也在做类似的探索。《湖南省教育扶贫规划(2015-2020)》就提出,启动实施“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工程”,以“1+N”或“N+1”的形式,将发达地区优质学校与乡镇中心校等联网建设。

  这种教育扶贫模式,实际是建立在对乡村教育的深刻认识上,是一种协助者而非颠覆者的姿态,在原有的基础上,整合和调配资源,这有助于帮助建立一个可以自我良性运转的乡村教育生态。

  只有在这样的生态下,外来的帮扶资源才能以合理的形态,用在合理的地方。仍以平安村教为例,校长培训就近在线下组织,教师就近跟岗实习,最大程度尊重教育的地域特点,而这些举动又能帮助更好地留住乡村师资;同时,远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名校课程,乡村师生也能一触即达。

  据平安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安村教工程将开展“硬件援建”、“校长提升”、“教师提升”、“支教行动”等四项行动。这些行动,实际上都是围绕学校和师资展开,为破解乡村教育“空心化”问题输入新鲜的“血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造一个有源源活水的鱼塘。可以预见,这样能良性循环的乡村教育生态,将是实现精准教育扶贫的重要基础。

  智慧支教平台 为乡村学生“补血”

  除了人口流动、行政撤并等结构性原因外,乡村教育的“空心失血症”更深刻地体现在“教而无料学而无物”。

  以乡村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普遍教学水平,连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都很难达到要求,更不用说满足素质教育对音体美等课程的需求。在一些乡村学校,一个乡村老师数十年如一日身兼多门课程,都是常态。

  曾支教5年的平安十佳志愿者郭晓雨发现,在她去过的乡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且人手紧缺,学生们从未上过一节体育课,甚至城市孩子里习以为常的跳绳,这些学生都只在电视中见过,更遑论美术、音乐等素质课程。

  而中国扶贫基金会此前发布的《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喜欢上音体美课程,但却因教育缺失而无法享受相应课程。媒体将音体美教育的缺失描述为一种权利贫困,呼吁为乡村教育中的音体美教育“补课”。

  当城市家长抱怨“减负”后孩子反而“负担”更重时,乡村学生面临的却是早早放学回家的失落和不满足。事实上,正是这些音体美的素质课程,能让一个人的视野更开阔,能更追寻到生命中更本真的意义。

  如何补上音体美的素质课程空缺?互联网+显然能帮助这些知识和智慧穿越山河阻隔,来到乡村孩子们的身旁。在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通过“互联网+”教育、对口支教等方式,提高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要求。而就在这个会议召开前两天,中国平安“村教”扶贫线上智慧教学平台“三村晖”APP已正式上线,“三村晖”将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乡村。

  据平安村教项目负责人介绍,“三村晖”平台将重点打造“两课堂”。一个是与日常教学同步的远程课堂,一个是供师生选修的“三点半”素质课堂。远程课堂将为乡村孩子带来更多的名师名课,“三点半”素质课堂则解决了孩子们放早学带来的课余活动问题,这“两课堂”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地解决了乡村孩子优质课程资源和素质教育的问题,让乡村教育得以“教而有料学而有物”。

  这种尝试对平安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毕竟教育并非平安的主业,但无论如何,这种尝试有可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难能可贵。事实上,平安在这方面也并非没有经验。

  在过去长达12年的支教行动中,平安深谙个性化的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平安的教育扶贫已经完成从硬到软的升级。去年,平安已经开始试水远程支教,分别邀请《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北大教授曹文轩在黄河边和鲁迅故居远程授课,让孩子们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感受家国之美,开创了情景教学的教育扶贫新模式。

  一个人的去处,总跟他的来路有关。选择什么样的策略进行教育扶贫,也跟平安集团的成长之路有关。作为以保险起家的综合金融保险集团,深受改革之惠,得益于中产壮大,平安集团村教工程的策略选择,离不开对人和社会的洞察,以及其资本+科技的发展优势。

  一方面,基于一家保险巨头对“人”的需求的尊重、对社会关系的洞察,平安建立“中心校-村小”生态,借助外部资源,提升固有资源,让乡村教育实现内生循环。另外一方面,平安结合自身资本+科技的双轮驱动战略,打造智慧教育平台,输入优质内容,让优质教育资源一键可达。

  在平安村教工程启动当天的支教活动中,李健唱道:“回归的大雁穿行在晚霞,漫山遍野依然开着童年的花……”在山川故乡中,平安村教的这种润物无声,将让一朵朵童年的花漫山遍野地盛开。通过“安心”和“补血”的种种举措,相信乡村教育空心化问题,将可达到有效的缓解。

  原标题:乡村教育空心如何补?平安智慧教育生态来“安心”

责任编辑:陈羽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国际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娱乐 | 三农 | 江西

Copyright © 2004-2024 ganwang.net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4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