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电 当电动汽车站上风口之后,大家忽然意识到,充电站将会和一二十年前遍地开花的加油站一样,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 丁锐成了国内第一批认识到充电桩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从业者之一。他是特斯拉中国的早期员工,特斯拉在2013年进入中国后,丁锐加入其中负责特斯拉的家庭充电项目。 他认为,与开设加油站需要的各式手续相比,充电桩的难度大大降低,只需要拥有车位就可以铺设。于是市面上涌现了一大批私人的小型充电桩运营商,他们在本地拥有车位、资金等各式资源,但行业中却迟迟没有一个可以满足充电站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看准机会,丁锐在2015年与同是特斯拉中国早期员工的侯亦飞创办了“Xcharge智充科技”,为充电运营商提供“智能硬件+去中心化”一站式垂直解决方案。 同年,发改委同多部门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对未来5年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的鼓励措施。 2017年10月,智充科技获得GGV纪源资本及真格基金投资的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此前,智充科技在2016年5月获得三星电子集团及真格基金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打破充电桩现有模式僵局 正式决定创业之前,丁锐考察了现阶段充电桩市场上存在的几个创业方向,其中三个方向他曾多次向媒体阐述: 其一是轻资产的导航模式:在充电桩网络尚未搭建起来时,为车主提供找桩、查桩功能。但这种模式存在一个天然弊端,即一旦地图公司在App中加入充电桩导航的功能,就能替代这类公司存在的价值。事实上,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能看到这类创业公司了,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都早早地接入了该功能。 其二是重资产的桩企铺网模式:通过自建充电桩或合作运营的方式,在全国大范围铺设充电网络。但由于购桩成本、用地成本巨大,充电效率却迟迟无法提升,回本周期被显著拉长,盈利困难成了桩企在现阶段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其三是底层的充电桩制造模式:丁锐介绍,这些制造商大多是一些传统电器设备厂商,不仅造出的设备没有联网能力,其本身也很少具有软件研发能力,无法满足运营商的不同需求。运营商常常在购买了充电桩之后还需自行研发软件系统,成本投入巨大。 再看到上述模式的种种短板后,丁锐成立了智充,想为行业提供一整套的垂直化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硬件及定制的SaaS平台。简单来说,就是硬件+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据丁锐介绍,硬件方面智充均为成本价出售,软件方面按照不同程度进行阶梯定价。 智充科技在今年的硬件销售额达将达到亿元规模,合作方包括国家电网、中国普天、联合电动、保利地产等企业。 如何走出充电桩的盈利困境? 与新能源汽车的火热相反,作为基础设施的充电桩行业正在陷入一个盈利难的怪圈,甚至有分析称这个行业是“需求越大,亏损越大”。 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172.9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保有量约80.1万辆,但同期全国充电桩建设数量仅有45万,公有充电桩的数量仅有21万。在供需差距如此之高的情况下,行业整体的利用率却不足15%,盈利基本无望。 特锐德是上市公司中较早入局充电桩市场的企业之一,推出“特来电”品牌后,在全国高调布局充电网络,但激进的市场战略并未收到预期回报。 今年初,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发布公开信称,特来电成立三年多来,前期形成了巨大亏损,2016年亏损3亿元、2017年亏损2亿元,2018年的目标是将亏损降至1亿元,争取达到盈亏平衡。 在信中,于德翔还呼吁特锐德的投资者:“请您不仅关心股价,更请您支持他的业绩成长。”希望投资者参与到特来电的充电网络建设中,并承诺资产回报率不低于15%。 一般,充电桩行业的盈利收入基本来自于服务费和电力差价等,也有分析认为桩体广告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来源,但桩体广告需要运营商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及市场规模后才有可能实现,而现阶段市场上达成规模的寥寥无几。 对于充电桩行业盈利无望的问题,在丁锐看来,主要是由于行业现有的充电服务不够便捷,充电设备在智能化上的滞后加大了运营的难度。智充科技的解决方案是从硬件入手,做出一系列智能化的充电转设备,同时辅以后台完善的支付管理系统,帮助运营商提升运营能力。 目前,智充科技已经与滴滴小桔充电、百度地图等平台达成合作,为旗下使用智充充电桩的运营商实现用户导流,降低运营商前期的导流压力。此外,智充科技还同京东物流、普洛斯(中国)及汽车整车厂等B端客户达成合作,为其提供配套的充电设备。 智能硬件+高效服务树立行业壁垒 成立至今,智充科技一共研发了7款充电桩设备,包括4款交流慢充和3款直流快充桩,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充电运营商需求,多款产品还获得了红点设计奖。 当前,智充所有型号的充电桩产品均配备了智能化的联网功能,其中C2交流充电桩是世界上第一款搭载安卓操作系统的充电桩。 一直强调智能化的智充在安装和后期维护上,都极大地提升了效率。首先,智充地设备简化了安装流程,使得原本一个月的安装时间降低到一天。其次,传统的充电桩维修需要厂商专人实地维修,耗费时间长,而智充的设备可以远程操作重启、自检等动能。 同时,与硬件搭配的“智充云系统”可以实现在线管理充电桩设备、订单查询、用户管理、营收分析等多种功能,运营商还可根据自身需要向智充定制平台功能,定期付费。“就好像功能机与智能手机的差别一样。” 在服务上,智充科技想“让用户忘掉整个流程”。不管是放弃研发App,直接通过微信实现一系列用电操作,还是在充电插头上安装夜间照明灯及电磁锁功能等产品细节,都在最大程度上给予用户便利。为此,智充科技已在充电领域申请了50余项技术专利。 丁锐称,根据智充云服务的后台统计,智充科技实现了平均整站收入达到17万元,最高单桩利用率达到84%。以智充科技在深圳的一家合作运营商为例,与行业平均单桩使用时间4-6小时相比,该运营商的的单桩充电时长最低达到了9.33小时/天,平均单桩充电使用次数超过12次。 智能化的硬件实力及高效地互联网服务,构成了智充科技最大的行业壁垒。本质上智充科技并不拥有任何一家充电运营站,其主要盈利来自于硬件收入及配套的互联网服务,可以避免自建充电桩耗费的大量成本。 5月初,智充科技在北京751D PARK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邀请了一众合作伙伴及各地的智充运营商到场,宣布启动“城市充电合伙人”计划,面向全国招募500名充电合伙人。 原标题:智能充电桩+互联网服务 智充科技打破充电盈利困境|丁锐|一系列|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