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国际 汽车 科技 房产 娱乐 三农 江西

国内

旗下栏目:

你真的了解“上海”吗?普及读本《上海六千年》从一把稻米开始说起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羽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8-02
摘要:不少上海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有一些模糊认识,认为100多年前上海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记录了上海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历史进程,其中既可见上海人民在党的领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8月2日报道:不少上海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有一些模糊认识,认为100多年前上海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为了普及正确的历史,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开展编撰普及读本系列《上海六千年》,讲述上海历史发展脉络和发展过程,包括上海改革开放史,以及上海“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愿景。据悉,普及读本将陆续推出小学生版、大学生版、社会普及版,计划5年内出版完成。

  普及上海历史,从6000年前的一把稻米说起

  图片说明:书籍

  看到外滩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仿佛这就是上海的象征,上海文明史似乎就定格在170多年前的上海开埠。而实际上,上海在亿万年逐渐成陆的过程中,有其漫长的文明史。在距今5亿年前的“震旦纪”时,上海已和浙江、福建一起成为陆地。那时中国陆地面积很小,除江南古陆外,只有山东、陕西、安徽和湖北一部分是陆地,其他地区还泡在海里。

  而从现有的出土文物结合各种史料考证,上海城市的远古文明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6000年前,一队属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青浦崧泽地区,打井种稻,打猎捕鱼,生儿育女,留下一块能容纳思想的头盖骨,留下一把炭化的稻谷和几口清澈的井,讲述上海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故事。上海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000年。有记载的“上海”一词出现近1000年,上海建城也已有700多年。

  图片说明:上海古崧泽文化遗址博物馆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六千年》,难免有人要问,中华文明五千年,难道上海的历史比中国历史还要长?对于一座城市的文明史,必须从远古时代的文明说起。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才真正在考古学意义上能够辨认出物质文化的地域性。迄今为止,上海地区已经发现30多处古代文化遗址,它证明上海先民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从有人类活动开始的马家浜文化,先后历经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直至明代。

  面向中学生的课外普及读本,计划进校园

  据悉,《上海六千年》主要为中学生课外阅读读本分别为《远古文明》《千年之城》《百年梦想》,计划与沪上多所中学及校方图书馆开展合作,增强青少年对上海城市发展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年轻一代群体中普及地方志知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表示:“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一直在与学校积极沟通,包括第一稿出来后,请教师、学生讨论是否喜欢。在这些老师同学们的建议下,我们希望更好的使用这套读本,之后进校园、进校园读本、进头脑。

  图片说明:上海历史博物馆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的上海,人口已达到241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达到982万人,占41%。无论是新生代上海人,还是外来新上海人,特别是青年人,都需要知道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从而了解城市文明的发展轨迹,吸收中华民族漫长积累的文化养分,激发热爱、珍惜、建设上海的热情,凝心聚力与上海共同成长。

  “上海地方志,是上海的传统历史文化宝库,不能让它们静悄悄地躺在通志馆里沉睡,应该让它们成为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使冷知识变得有温度,让模糊概念具有影像感,让上海文化的独有魅力感染更多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仲富兰表示,鉴于这套书的定位,撰写时不能学究气太重,斟酌再三还是采用散文的笔调,运用记者写报道的媒体语言,这样行文与读者距离更近些。

  作为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重要成果之一,《上海六千年》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上海通志馆承编、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参与策划和资助,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仲富兰编著。记录了上海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历史进程,其中既可见上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光辉历程,又可见上海“改革开发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成果。

  原标题:你真的了解“上海”吗?普及读本《上海六千年》从一把稻米开始说起|

责任编辑:陈羽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国际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娱乐 | 三农 | 江西

Copyright © 2004-2024 ganwang.net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4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