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上栖息的白鹭宛如一幅水墨山水图。 何语然 摄 华龙网6月19日12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王春光 通讯员 饶雪莲)小小的村子里,青山绿水间,一群群白鹭翩然飞过,这不仅是一幅养眼的山水图,更是一张含金量十足的旅游名片。一位到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白鹭自然保护区看白鹭的游客告诉记者,她很多年前就来过这里,这次算是故地重游。“这里的环境跟几年前一样好,道路硬化了,来往更方便了。”游客说。其实,这里的白鹭经历了一番大变化。从1998年到2003年,这里的白鹭最多,约有两万多只;2003年到2015年,白鹭数量跌至两三千只,站在今天的白鹭保护区里,三多桥村村委会主任罗祥蓉告诉记者,白鹭数量已经开始增长,春季达近万只。 白鹭飞到三多桥 山坡坡变金窝窝 三多桥白鹭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命名。据三多桥村老村支书阎国安介绍,规划之初,白鹭自然保护区主要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核心区即白鹭主要栖息、聚集的地方,约两三百亩,加上缓冲区,总计占地约有两千亩地。保护区里的白鹭品种繁多,有白鹭、夜鹭和灰鹭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阎国安还提到,三多桥村以前是一个贫困村,自白鹭保护区确立以来,三多桥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村民们把自家的房屋加以装饰,办起了特色农家乐。记者从罗祥蓉处了解到,村里的特色农家乐在白鹭最多的那几年里(2003年以前),一度达到数十户,“那时候,我们办公室前面的那一片都是农家乐。当时道路还没有硬化,但是车子都要堵两三公里。” 据阎国安介绍,在白鹭繁殖生长的春夏两季,三多桥村每天的游客数量达六七百人次左右。在白鹭保护区核心区的一家农家乐经营者告诉记者,在每年的三月份至八月份,他家的农家乐天天都是满客状态,如果想要周末来玩,得提前一个月预定。 林中栖息的白鹭。 向燕 摄 白鹭飞走了 特色旅游遇阻碍 自从成立白鹭自然保护区后,村里便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发展模式,白市驿镇政府也明确要求,在白鹭保护核心区里禁止新修建房舍。 但白鹭作为野生动物,对环境要求较高。尽管三多桥村保持原生态发展,以农业种植为主,但在这个2000多人的村子里,大概有2/3的人外出打工,一些村民为了增加收入,慢慢减少了稻谷种植,转而开始种植玉米等经济作物。 白鹭无法在稻田里捉鱼虾、吃蚊虫。2003年至2015年间,随着附近的一些乡镇城镇化建设加快,白鹭的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受到制约,白鹭数量明显下降,在白鹭保护区的林子里,甚至都看不见一抹白色。 白鹭飞走了,也带走了农家乐的生意,最少的时候,只剩下几户在经营。 为了留住白鹭,当地林业部门曾委派西南农大的教授去三多桥村实地考察研究,三多桥村也采取措施补救——在白鹭保护区周边养殖鱼虾、泥鳅,种植林木等。 经过多方努力,近两年白鹭数量开始回升,从衰减时期的两三千只,增长至现在春季时的约一万只。关门的农家乐又开张了。 目前,三多桥村经营特色农家乐的有十四户。跟着罗祥蓉往白鹭保护核心区走,记者来到一块高地上,一大片繁茂的林子里,满是一簇簇、一片片的白色。白鹭们栖息在林子里,仿佛绿树林里开出的朵朵白花。 游客前往白鹭保护核心区。 向燕摄 白鹭回来了 产业发展还需长远规划 白鹭飞回三多桥村,助推了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记者在路上偶遇一大群游客,他们说说笑笑地往白鹭核心区走,一问才知道,这群游客都是渝中区自行车协会的,这次他们大概有八十人来游玩,还将住一晚。罗祥蓉介绍到,在白鹭保护核心区范围内经营的农户,假设每天接待30个人,大概每户一年能收入一二十万左右。 2015年之后,乡村旅游势头不错,但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当地村民:附近的城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慢慢威胁到白鹭的生存空间。同时白鹭本身对庄稼也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由于白鹭保护核心区禁止新修建屋舍,一些处于其中变成危房的屋舍成了大问题。 农家乐老板陈富菊告诉记者,虽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游玩,但只有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还是略显单薄,游客们逛一圈保护区看完了白鹭,没有其他可以玩的地方,难免有些无聊,如果能在三多桥村周边修建一些公园或者发展一些其他景点,游客的选择将会更丰富。 吸引游客前来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村民们在本地发展,留住外地游客的心?绿色“打底”,还需产业“着色”,三多桥村的白鹭特色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标题:【乡村达人 】借“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