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志愿者殷婷婷(右一)和来自青岛大学的志愿者牛越在问询台为来宾提供咨询解答服务。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将于6月6日正式开放,在这个造型宛如“冰山之角”的建筑里,来自青岛四所高校的370名峰会会议志愿者,在经过了3个月的系统化培训后已提前上岗。由于本次峰会志愿者服装设计采用灵动的海浪线条为主元素,他们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浪花”。新闻中心是信息发布和记者工作的主要场所,“小浪花”将会是媒体记者了解峰会、认识青岛的重要窗口,因此,微笑、周到、热情和专业是他们在这里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峰会临近,“小浪花”将在取证中心、咨询台、媒体公共工作区、新闻发布厅、会议采访、通信保障等功能区域为众多境内外记者采访报道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志愿服务。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6月3日,两名志愿者与机器人“海海”在新闻中心迎接客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将于6月6日正式开放,在这个造型宛如“冰山之角”的建筑里,来自青岛四所高校的370名峰会会议志愿者,在经过了3个月的系统化培训后已提前上岗。由于本次峰会志愿者服装设计采用灵动的海浪线条为主元素,他们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浪花”。新闻中心是信息发布和记者工作的主要场所,“小浪花”将会是媒体记者了解峰会、认识青岛的重要窗口,因此,微笑、周到、热情和专业是他们在这里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峰会临近,“小浪花”将在取证中心、咨询台、媒体公共工作区、新闻发布厅、会议采访、通信保障等功能区域为众多境内外记者采访报道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志愿服务。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6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习俄语专业的志愿者曹亚楠在新闻发布厅值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将于6月6日正式开放,在这个造型宛如“冰山之角”的建筑里,来自青岛四所高校的370名峰会会议志愿者,在经过了3个月的系统化培训后已提前上岗。由于本次峰会志愿者服装设计采用灵动的海浪线条为主元素,他们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浪花”。新闻中心是信息发布和记者工作的主要场所,“小浪花”将会是媒体记者了解峰会、认识青岛的重要窗口,因此,微笑、周到、热情和专业是他们在这里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峰会临近,“小浪花”将在取证中心、咨询台、媒体公共工作区、新闻发布厅、会议采访、通信保障等功能区域为众多境内外记者采访报道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志愿服务。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6月3日,来自青岛大学的志愿者李雅倩站在储物柜前,她的工作是看管媒体工作间的一排排储物柜。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将于6月6日正式开放,在这个造型宛如“冰山之角”的建筑里,来自青岛四所高校的370名峰会会议志愿者,在经过了3个月的系统化培训后已提前上岗。由于本次峰会志愿者服装设计采用灵动的海浪线条为主元素,他们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浪花”。新闻中心是信息发布和记者工作的主要场所,“小浪花”将会是媒体记者了解峰会、认识青岛的重要窗口,因此,微笑、周到、热情和专业是他们在这里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峰会临近,“小浪花”将在取证中心、咨询台、媒体公共工作区、新闻发布厅、会议采访、通信保障等功能区域为众多境内外记者采访报道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志愿服务。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原标题:“冰山之角”里的“小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