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首枚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升空,并宣布发射成功。这引起了不少人的浓厚兴趣。毕竟在国内,民营企业研制火箭和卫星还不多见,加上马斯克的美国猎鹰火箭把商业航天的火越烧越旺,人们好奇:中国的商业航天会如何发力? 从数据看,刚刚发射的这枚“民营商业火箭”长9米,是单级火箭,飞行高度是在100公里的亚轨道以下,且不搭载卫星进入太空轨道,因此属于一次试验飞行。 这枚“民营商业火箭”有自己的特色,它将当前先进的工业基础、电子元器件和其他新技术应用在火箭研发全过程,并较大幅度地缩短了研制周期。这正反映了民营企业或民间资本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机会和优势:利用几十年积淀的航天基础设施、技术积累和现代材料、制造、信息等新技术,通过大的投入和人才汇聚,并配以市场化、商业化的运行机制,能够较快地获得突破。马斯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成功,也正得益于此。 迄今为止,人类探索和利用太空,形成了两大潮流:一方面利用大推力重型火箭的能力,去实现载人登月、探测火星乃至人类踏足火星的科学目标;另一方面,在越来越旺盛的微小卫星发射需求牵引下,发展经济、灵活、便捷的运载火箭,利用好近地空间的太空资源,这也是目前商业航天的主要“疆域”。正是看到商业航天对航天产业的撬动作用,对建设航天强国的推动效应,我国也在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航天活动,目的是通过激发包括航天“国家队”、科研院校和民企等多种创新主体的力量,让新科技和航天技术加速融合,在做大做强航天产业的同时,也促进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创新跨越。 不过,商业航天不仅仅是发火箭、放卫星,还可通过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来拓展,比如用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或将遥感、通信、气象等卫星资源进一步细化、深化和扩大应用规模。航天技术的竞争舞台在太空,航天产业的竞争舞台在地球。发展商业航天,需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球航天领域获得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在商业航天热潮涌动中,要避免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吸引眼球、吸引资本,也避免低水平的重复。 航天是一个既能满足人们好奇心又能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领域,尤其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执着的耐心。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8日 11 版) 原标题:商业航天正发力(新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