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安村民守护川军抗日烈士墓74年 后人为感恩来豫支教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晓波通讯员王婉 去年5月,大河报以《一篇迟到了73年的祭文》为题,报道抗日战争时期,川军在河南新安一带阻击日军,团长彭仕复奋勇杀敌,不幸牺牲,但埋葬地一直没有找到。在当地志愿者努力下,终于找到,原来70余年来,当地村民一直守护着川军抗日烈士的坟墓。彭仕复88岁的儿子彭杰洲与爱人李晓珍,以及多名川军将领之后,从全国各地赶赴新安祭拜。 一年过去了。昨日,大河报记者获悉,有着50多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李晓珍再次来到洛阳新安,她此行目的是赴当地幼儿机构进行支教,以此感谢新安当地村民为父亲守墓74年,也感谢当地志愿者的热心寻找,为当地教育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回顾 抗日烈士安息之地难寻找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017年5月,新安县南李村镇马沟村上河组,88岁的彭杰洲站在父亲彭仕复的埋葬地前,用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作为祭文进行祭拜。73年了,他第一次找到父亲的埋葬地。 彭仕复是四川成都蒲江人,生前系国民革命军第36集团军178师532团团长。 1944年4月至5月,日军发动豫中会战,当时身为第36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家钰带领川军为掩护中国军队主动殿后,在新安县发起阻击日军的“新安阻击战”。彭仕复奉命在铁门以南地带阻击日军。5月14日,彭部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彭仕复遭日军三面围攻,顽强战斗直至牺牲,时年43岁。 彭仕复牺牲时,长子彭杰洲仅15岁,和母亲、兄妹都在四川老家。对于彭仕复的牺牲地,一家人当时仅仅知道是在河南。虽然家人万分渴望来到河南寻找亲人的遗骨,但因战乱无从寻起,一直以来这种想法也只能深深埋在一家人的心底。 寻找 新安村民守护川军烈士坟墓74年 1988年,彭仕复被追认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但埋葬地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 新安县川军抗战史研究者孙保旭也在寻找。10年前,一次偶然翻阅资料,他在新安县志上看到彭仕复的事迹,虽寥寥数笔,但名字却刻在孙保旭的脑海里。他究竟埋葬在哪里呢? 随后几年,孙保旭沿着当年彭部与日作战路线,走访新安、宜阳的许多村庄,查阅大量资料,但一直没有进展。2017年清明节前夕,孙保旭再次和家人走访,寻找。这次他很幸运,在新安县南李村镇马沟村上河组,从81岁老人马存良口中获知了彭仕复的埋葬地。 马存良老人说,当时彭仕复牺牲时,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员,身上携带有一张穿着军装,戴着帽子的照片,背面写着“上校团长彭仕复”。当时是他的父亲、叔叔和几位村民给埋葬的,他年仅8岁,目睹这一幕。 由于当时战乱,并未立碑,但埋葬位置马存良记得很清楚。彭仕复的那张照片他也保存了很多年,盼望着有朝一日后人来寻找,也算有个说法,但中间搬了几次家,照片弄丢了。 彭仕复牺牲后的几十年来,村里的群众一直维护着英雄的荣耀。虽然村里几经建设、搬迁,墓地旁边的农田主人也经过无数次变更,但他们都知道这里埋葬着一位抗日将领和士兵,彭仕复埋葬的地方一直被保存得很完整。 感恩 川军英烈后人为感恩赴当地支教 当即,孙保旭将这个消息告知彭仕复儿子彭杰洲。2017年5月22日,88岁的彭杰洲老人和爱人李晓珍,从深圳赶赴新安,生平第一次站在父亲的墓前来祭拜父亲。同行的还有国民革命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女李培蓉、参谋长张仲雷之子张永复等多名川军抗日名将之后。 “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找到父亲的坟墓。”彭杰洲夫妇非常激动,也感谢这么多年来一直守护父亲坟墓的村民们。 今年5月初,孙保旭赶赴四川,在成都他与彭杰洲、李晓珍夫妇及多名川军将士之后,一同回忆川军在新安的抗战史,以及村民数十年来守护川军坟墓的感人故事。孙保旭说,在那个战乱年代,四川人民和河南人民共同抗日,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很多川军牺牲在新安一带。 68岁的李晓珍非常动容。她是深圳一知名国际幼教集团总园长、国际早教协会会员、全国百佳园长、幼教专家,有着50多年幼教工作经验。她说,自己非常感激新安志愿者热心寻找父亲的坟墓,感谢当地村民的守护,她决定到当地的村镇幼儿园进行支教。 经过联系沟通,最终确定到新安县南李村镇小精灵幼儿园。5月7日,李晓珍赶到新安县,她将在该幼儿园与老师、孩子们进行一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可以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当地老师和孩子们,为当地教育事业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她说。 原标题:洛阳村民守护川军抗日烈士墓74年 后人为感恩来支教|川军|新安|支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