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国际 汽车 科技 房产 娱乐 三农 江西

国内

旗下栏目:

零废弃不能光靠“咬牙坚持” 被混装问题仍很常见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陈羽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26
摘要:零废弃,光靠“咬牙坚持”不行 早上7点,家住朝阳区甘露园南里一区的刘雯出门上班时,将两袋垃圾带走,一个垃圾袋中装着果皮和剩菜,一袋装着其它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

  零废弃,光靠“咬牙坚持”不行

  早上7点,家住朝阳区甘露园南里一区的刘雯出门上班时,将两袋垃圾带走,一个垃圾袋中装着果皮和剩菜,一袋装着其它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刘雯已持续了三年多。

  刘雯所在的小区是朝阳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小区中的每个垃圾桶旁,都有一块宣传板,上面标有“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的分类明细。尽管这块宣传板已经伴随小区居民生活了很久,但打开垃圾桶,不同垃圾混杂的情况仍旧出现。

  同为垃圾分类试点的枣营北里小区情况类似,虽标明了垃圾分类的类别,但厨余垃圾与生活垃圾经常混杂在一起,每天需由专人进行二次分拣。

  作为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许多小区十余年前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记者对多个试点小区进行实地调查,记录下多个小区垃圾分类的情况。走访了相关专业人士,探究“零废弃小区”还需要几步才能完成。

  激进型

  垃圾分类能换积分

  劲松五区,一间绿色小屋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居民的厨余垃圾进行称重。在这里可以进行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其它垃圾回收。居民可以通过垃圾称重后获得积分,1公斤厨余垃圾积2分,1公斤可回收垃圾积10分,30分以上就可兑换卫生纸、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在后端处理中,他们还全程进行监控,避免出现混装混运的情况。在居民高女士看来,这样的方式给小区居民带来了一些分类的动力,让自己愿意参与其中。

  在昌平区的金榜园小区中,过期药品回收箱、废旧电池回收箱、废弃灯管回收箱……摆放在小区几个主要出入口处。打开过期药品回收箱时,里面满满地堆放着各种过期药品。对生活环境污染较大的荧光灯管等也分类回收。居民张女士是小区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小区的垃圾分类中。在她看来,小区中常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培训宣讲,让居民参与其中。不断地宣讲,形成垃圾分类的氛围,使居民开始有所行动。“通过对落叶与酵素混合进行堆肥,形成的肥料可以改善小区土地质量,也可以让居民领走,感受到分类、环保带来的效果。小区中的生活垃圾,也在居民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拣,而后分类运输。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零废弃小区’目标。”

  维持型

  专职人员每天都要二次分拣

  枣营北里小区同样为垃圾试点小区,悬挂着“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的牌匾。

  小区东门旁,7个垃圾桶一字排开。2个绿色厨余垃圾桶,5个黑色其它垃圾桶。几个标着“其它垃圾”的垃圾桶,字迹略有些模糊。桶周围散落着一些垃圾,垃圾分拣员站在垃圾桶旁,开始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我在这儿干两年了。”

  分拣员翻出其它垃圾桶中的一个饭盒,将剩菜倒进了厨余垃圾桶中,再将塑料盒塞进身旁的三轮车上。“有人分着扔,但是多数还是混一起。”小区中一共有三名垃圾分拣员,每天上午和下午对小区中的垃圾进行分拣。分拣员打开厨余回收桶中的垃圾袋,多个袋中既有厨余垃圾,也有生活垃圾。“基本上分类都是在我们这儿完成的。”一名居民表示,不会分类,不愿意分类的居民在小区中仍有很多。“居委会有时候会搞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参加的一般都是老年人。”

  分拣后,厨余垃圾每隔一两天便有专门的运输车辆运送至南宫堆肥厂,其它垃圾则被运送至高安屯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挑出来能卖的,就攒着一起卖废品了。”

  停滞型

  仅厨余垃圾还在分类

  甘露园南里一区,作为朝阳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垃圾分类已在该小区中实行多年。

  每栋楼前都有一块存放垃圾桶的区域。一块宣传板上写着“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二黑一绿是每个区域的标配,绿色垃圾桶为“厨余垃圾”,两个黑色的垃圾桶均标注为“其它垃圾”。在垃圾桶后方,宣传板上对应地写着“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并将分类明细列在其中。小区中,应该放置三个垃圾桶的地方多处只放置两个。垃圾桶中,只有标注为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并未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

  掀开多个厨余垃圾桶,散落的花生壳覆盖在最上层。满满一桶垃圾已经和桶边齐平,稍微翻一下,果蔬皮、剩菜剩饭……这些厨余垃圾躺在其中。记者采访时,正遇到一名居民将厨余垃圾倒入绿色垃圾桶中,再将垃圾袋扔进了黑色桶中。“我们一般情况都直接把厨余垃圾装在袋子里,然后再把袋子扔了,保证在厨余垃圾桶里没有别的垃圾混在里面。”

  但在黑色的“其它垃圾”桶中,记者发现垃圾混杂的情况较为明显。在一些塑料袋中可以看到生活垃圾与厨余垃圾不分彼此地挤在一起,有的垃圾袋中还包裹着可以回收的塑料瓶。

  在居民张先生看来,小区中分类做得较好的多为老住户,而近两年小区中一些新搬入的住户对这方面有些不在意。“之前社区都给我们做过具体的讲座,告诉我们怎么分,分了之后对环境有什么好处,很多老人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都把厨余垃圾单独扔。”

  观点

  垃圾分类不能光靠意识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北京零废弃发起人毛达认为,仅靠社区和居民的自觉,很多社区在被定为试点小区一段时间后,垃圾分类就很难再坚持下去了。从2002年推广垃圾分类以来,垃圾分类后被混装的问题仍颇为常见。

  毛达表示,垃圾分类的直接目的是减少垃圾清运量,如果这一目的不明确,没有量化目标用于指导相关工作,就可能让垃圾分类流于形式。垃圾分类变成简单把垃圾分到垃圾桶。“所以,接下来的,我们不能再延续过往的某些状态。垃圾分类决定了垃圾处理的成效。相关部门应多做公众沟通的宣传教育,告知居民垃圾分类运输的相关流程,以得到民众的支持。”

  从事环保研究的陈立雯表示,要真正落实垃圾分类,不能只靠道德来约束,道德约束的前提是长期而成熟的垃圾分类教育,本质问题在于需要有根本性的制度性约束措施来实现。

  毛达认为,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是一个连贯的链条。可以通过多方配合,提高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和准确率。收运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分类收运信息完全公开。处理设施保证分类处理, 分类处理设施必须包含餐厨处理厂,相应信息也应完全公开。制定进料准入标准, 按照标准接收或拒绝交运来的垃圾。“按照其他城市的分类经验,提高源头分类效果,需要遵循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或者没有按要求分类的居民应承担更多处理费。多方努力才可以最终实现‘零废弃’目标。”

  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巫永平在调研垃圾分类问题时发现,垃圾分类观念的形成仅靠自觉是不够的,既需要教育、引导和鼓励,更需要强制,建立奖惩机制十分必要。

  本报记者 赵喜斌 文并摄

  原标题:零废弃不能光靠“咬牙坚持” 被混装问题仍很常见|

责任编辑:陈羽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国际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娱乐 | 三农 | 江西

Copyright © 2004-2024 ganwang.net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47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