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殡仪馆开放VR体验“生死跨越” 举办第三届公众开放日,首次公开展示火化炉操作面,开设北京首个“生命文化展厅” 昨日,有着60年历史的八宝山殡仪馆举办第三届公众开放日活动。新京报记者全程参观了殡仪馆大礼堂、告别厅、守灵室、遗体整容室、沐浴室和火化室等殡仪全流程服务。今年,八宝山殡仪馆新设立的心理抚慰引导和VR体验尤其受到关注。 每年服务群众数百万人 继2016年八宝山殡仪馆首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以来,今年已是第三届。建于1958年的八宝山殡仪馆每年服务群众数百万人、承办告别会近万场、火化遗体2.2万余具。 据八宝山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为民服务窗口单位,殡仪馆日常服务任务重。全年24小时为广大首都市民提供遗体接运、整容、告别、火化、骨灰寄存等系列配套的殡仪服务。同时,殡仪馆政治保障工作多,承担着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治丧服务保障任务,为国内同行业最高规格。 此次开放日以“真诚服务治丧群众、始终引领行业发展”为主题,通过开展“现场参观、深入体验、座谈交流”等系列活动,介绍殡仪馆服务场所、服务环节、服务内容、设备设施、人员形象、规章制度、惠民举措;展示八宝山殡仪馆殡仪服务新理念、新技术、新成就。 今年起开设心理抚慰引导服务 昨日,新京报记者随参观人群一同参观了八宝山殡仪馆耗时一年设计制作的北京首个“生命文化展厅”。展厅占地约160平米,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生命文化教育共同体建设”成果,旨在致敬生命、服务生命、教育生命、褒扬生命,弘扬“生命之贵、生命之美、生命之爱”。引导全社会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 此外,八宝山殡仪馆今年还特别开设了“心理抚慰引导服务”。心理抚慰团队均为女性工作人员,今年3月刚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她们感情细腻、善于倾听和交流,在温馨的环境中,让家属讲述自己的故事、宣泄自己的伤痛,更好地为逝者送行,继续自己的生活。 看点1 戴VR眼罩体验“生死跨越” “首次开放日是为消除殡仪服务的神秘性以及公众对殡葬行业的误解,第二次开放突显八宝山殡仪馆的服务品牌。今年,我们侧重于让公众能参与体验。”八宝山殡仪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昨日,八宝山殡仪馆也向公众展示了该馆设置的两个VR体验区。VR即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模拟现实环境系统。它通过这种模拟以及对使用者行为的识别和数据处理,让人在虚拟环境身临其境体验主题。VR技术在殡葬行业中应用,八宝山殡仪馆还属于京城首家。 在生命文化展厅中的VR体验区,记者戴上VR眼罩后,体验到从“工作中突发疾病”、“入院治疗”、“停止跳动”、“告别亲人”、“回忆过去”等环节的故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生死跨越”的体验能让人感悟生命的美好,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现有的一切。 在服务厅,戴上VR眼罩观看短片时,可以从各个角度了解八宝山殡仪馆。据介绍,VR技术的推出,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业务员上门服务,让家属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殡仪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环境,极大节约了家属的治丧时间,减少来殡仪馆的奔波次数。 看点2 火化炉操作面首次对外开放 今年是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副主任魏童入“殡仪行”的第12个年头。作为行业里的领军技能人才,魏童在2016年的全国火化师技能大赛中,荣获技能大赛特等奖第一名。而以他命名的“大师工作室”也于2017年正式成立。 “北京去年火化9万5千具遗体,而八宝山火化室年火化遗体近2.4万,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魏童介绍,工作室成立后,将发挥大师引领作用,致力于火化工作,同时进行火化技术、火化礼仪、火化方式等方面研究。 昨日,火化室还首次向公众展示了火化炉的操作面。“大家也许认为火化就是放进去烧就行,其实并不简单。整个火化分八个阶段,火化师要恰到好处地通过控制火量和风量,既保证燃烧充分,又能保留洁白的骨灰,是一项十足的技术活。”魏童介绍,遗体平均火化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左右,火化完成后,遗体骸骨从火化炉中运出。而火化前还要核对棺木和骨灰袋信息,确保万无一失。 在八宝山火化室南北两侧的墙面上,是新布置的生命文化长廊。作为大师工作室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起,将通过开展参观生命文化长廊、展示遗体火化全过程、参观生命文化教育展厅等形式开展生命教育。“我们主要面向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有组织的参观介绍。使大家正确面对死亡,理解殡葬工作,也能感受生命的意义。”魏童说。 看点3 金牌司仪展示“遗体告别式” 30岁的董子毅是八宝山殡仪馆金牌司仪、葬礼策划师。2009年,他复员后,顶着家庭和社会偏见的压力,跨入殡葬服务业。工作以来,主持过两千场告别会,接待逝者家属及来宾10万人次,从未发生任何服务业务差错。 昨日,董子毅向公众展示了以“雨细丹青琴瑟和”为主题的葬礼。葬礼中的逝者陆平老师有着三十余年的讲台生涯,退休后仍支教山区。病床前,陆老师最后的心愿就是能回大山看看。在学生心中,她是妈妈。在丈夫心中,她是美丽的江南女子,抚琴吟诗共度窗前月下。 葬礼通过寻找记忆、水墨传情和解码幸福三部分演绎。通过人生电影将家人们对陆平的思念和逝者留给学生们的幸福展示在荧幕上。董子毅讲述了女儿对妈妈的爱与怨,女儿摔伤,而妈妈却还牵挂着高三的学生们。葬礼最后,陆平支教山区的孩子为她带来山里的蝴蝶,向逝者告别,祝她张开翅膀、破茧重生。 董子毅说,每次策划都会跟家属聊逝者的人生轨迹。然后设计大屏幕的相册、告别音乐,再撰写主持词。“做葬礼主持,要疏导家属情绪,但同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眼泪洒在告别厅里。”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为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原标题:八宝山殡仪馆VR体验“生死跨越” 展示火化炉操作面|火化|八宝山|逝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