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0日报道美媒称,根据国际能源署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正在寻找煤炭消费替代品以对抗空气污染的中国将在5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据合众社10月8日报道,“由于实施了使所有行业脱碳并减少本地有害空气污染的政策,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增长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到2023年更将超过欧盟,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消费国,”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说。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中国还将引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扩张,占到全球扩张规模的一半以上。 “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绝对领头羊,到2023年占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比例将接近40%,”报告说。美国和印度排在中国之后。 报道称,中国曾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13年以来,中国主要通过关闭燃煤电厂和减少烧煤取暖来降低煤炭消费量。 不过,报告还说,就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的比例而言,巴西是迄今为止所占比例最高的国家。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还说,巴西“2023年最终能源消耗总量的近45%”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提到,生物能源和水电是这个南美国家的主要可再生能源。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一直致力于使用以糖为原料的乙醇作为燃料。大多数汽车使用乙醇或汽油-乙醇混合燃料。 报告说,2018年至2023年,利用储存在生物质中能源的生物能源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在未来5年将继续扩张,占到全球能源消耗增长的40%。” 据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电力部门增长得更快,而在运输和热能部门增长较慢,“原因是政策支持不力和存在额外的使用障碍”。(编译/王笛青) 外媒点赞中国“抗污之战”:既有承诺又有行动 参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外媒称,中国正在抗击气候变化方面走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丢掉全球最大污染国的帽子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在这方面既有承诺又有行动,2018年是重要的一年,中国将支持联合国的决定,继续抗击气候变化。 据古巴《格拉玛报》网站7月21日报道,逐步停止使用煤炭,转而发展清洁能源是中国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但是从5年前开始,中国掀起了“抵抗污染之战”,最近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的目标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文件指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的省份,要保持和巩固改善成果;尚未完成的省份,要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在“十三五”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报道称,现在中国为治理污染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开始获得回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2017年,中国的碳排放比上年度下降了5.1%,相比2005年累计下降约46%,中国对外的承诺是到2020年碳排放下降40%至45%。 今年7月初,特级台风“玛丽亚”登陆中国福建,但是这个自然灾害并未对中国造成特别的影响,这是因为联合有效的抗台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方面来看,中国深谙抗灾救灾之道,已经成为全球对抗气候变化行动中的重要角色,证明之一便是签署了《巴黎协定》,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中国表示愿意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为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发展一步步地努力。 报道称,作为中国环境承诺的一部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最近召开,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年会期间,瑞士商会秘书长保利娜·霍尔接受了《格拉玛报》记者的专访,她表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强调中国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基础之上建设生态文明的承诺。(编译/王露) 英媒赞中国环保基金会为非洲巡护员设奖:有助遏制偷猎行为 参考消息网8月29日报道英媒称,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们为非洲巡护员设立新的环境保护奖。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8月27日报道,身为赞比亚一座国家公园的巡护员,沃斯特对付偷猎者的策略极为成功,以至于他和他的家人收到了死亡威胁,他不得不调往相隔甚远的另一处地方工作。 在加蓬,哈米德通常会带领巡逻队深入非洲内陆地区,逮捕那些可疑的偷猎者,而偷猎者的目标是踪迹难寻、高度濒危的森林大象。 坦桑尼亚第一名女性巡护员阿莎是一个精英团队的成员,这个团队的一项工作就是教导村民,让他们相信大象活着的价值更大,他们应该举报身边的偷猎者。 报道称,包括这三人在内的50名非洲巡护员受到了由中国最富有的几位企业家发起的一项新计划的嘉奖。 报道还称,这些企业家创建了名为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环保基金会。桃花源基金会设立了非洲巡护员奖,这是该基金会首次为保护非洲野生动物提供资金。这一奖项每年奖励50名一线巡护人员,每人奖励3000美元,项目将持续10年。 11名获奖者最近参加了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颁奖仪式。 报道称,这些获奖者代表着大约2万至2.5万名一线巡护员,他们每天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非洲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2016年的一份调查显示,82%的非洲巡护员在工作中面临过生命危险,60%的巡护员直接遭到过偷猎者的攻击。 2000年至2016年,1000多名巡护员为保护野生动物和野外栖息地而牺牲。桃花源基金会此次奖励的50人中有5人为去世后追赠,这5人均为因公殉职。 报道称,在中国,随着新一代精英阶层希望用自己的财富在国内外做善事,慈善事业成为一项新兴且快速发展的活动。 总部位于肯尼亚的国际慈善组织“巨兽空间”首席执行官马克斯·格雷厄姆说:“这不只是生意。人们必须记住,中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禁止境内一切象牙贸易,而象牙贸易是非法猎杀大象的重要原因。” 格雷厄姆还说:“中国此举已经产生重大影响,但若说问题已经解决是不对的。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影响着很多动物,而不仅仅是大象。” 格雷厄姆指出:“如果像这些中国企业家等具有同样影响力的大型公司的创始人站起来说,我们全力支持非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而且我们说到做到,那将在亚洲产生巨大的连锁效应,而亚洲正是大多数野生动物产品的目的地。这是重要的一步,我们非常非常欢迎。” 报道称,“巨兽空间”致力于在8个非洲国家保护大象及其栖息地。(编译/卿松竹) 用旧衣服造新商品!港媒:内地时装零售商流行“绿色环保” 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港媒称,在北京通往钟鼓楼的街道两侧,到处是贩售量产时装的店铺,它们都在争夺年轻人的眼球和钱包。但是,有一家小店的衣服却在讲述不同的故事。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3日报道,The Bulk House是由卡丽·余创建并由她和乔·哈维共同经营的零浪费商店,他们鼓励顾客购买有助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物件。商店的前半部分摆放着用有机原料制作的商品,都可以再利用,比如棉布包。顾客还可以用一件自己不想要的衣服换一个新商品。哈维向消费者表达了明确的信息。 哈维说:“第一个解决方法是让人们放慢节奏,然后他们就会知道环境有多重要。如果你无法在清晨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那么在办公室里辛苦多久都没有用。就算你衣橱里都是漂亮衣服,有一辆好车和大房子,要是无法出门都毫无意义。” 报道称,与纺织业和服装业有关的浪费和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中国内地。绿色和平组织2017年做的有关国际时装消费的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从2014年起就已经超过新衣服购买量的全球平均水平,也就是人均5公斤——中国内地消费者2014年人均购买6.5公斤。 报道还称,而2017年初针对中国内地20至45岁人群的调查显示,约一半的消费者会过度消费。约40%的消费者每周进行冲动消费一次以上,“年轻、收入高的女性”最容易“受影响”。 UseDem是总部位于上海的品牌,使用旧牛仔裤做牛仔背包。UseDem创始人齐妮娅·西多连科说,这样的消费习惯使得环保时尚产品更难卖出去。 她说:“我认为这是最困难的市场。现在是中国消费的时代,加上人们可以轻易买到各种衣服——你可以在淘宝下单买任何东西,然后第二天就送到家里——怎样才能让人们改变行为,停止不断购买新东西?” 西多连科说,她的业务一直在增长,不过一些潜在的客户仍然对使用旧衣物感到犹豫,需要说服他们商品都经过了彻底消毒。 对UseDem感兴趣的第一波客户都是比较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但第二波——大部分是“在意穿什么、吃什么以及如何娱乐”的年轻消费者——购买UseDem的背包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背包很时髦,如果可以作出一点贡献,那何乐而不为呢? 报道称,西多连科正在与一家中国内地电子商务公司洽谈有关把旧快递制服改造成公司用包的业务。 报道还称,西多连科还支持一些时装界巨头,这些公司引入循环利用衣物的项目。比如,H&M自2013年推出旧衣回收项目以后,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收集超过6.1万吨旧衣物。在中国内地就收集到超过2200吨衣物。 中国内地电子商务巨头京东也在做类似项目。 批评大型零售商的人说这些公司应该阻止快消时尚的发展。哈维说:“它们想要看起来绿色环保,因为现在流行。如果真的绿色环保,那很好。但如果只为了看起来绿色环保,实际上一点也不,那就是大问题。” 英媒称中国治污应借助卫星数据:可发现违规排污企业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英媒称,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饱受空气污染的困扰。为此,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来净化天空。最近,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学者参与的一项创新研究显示,中国的一项重要的防治污染法规确实奏效了——尤其是一部分特定的污染排放者最能适应这一法规。 据英国科学新闻网站6月18日报道,这项研究对中国在2014年7月开始实施的一项法规进行了研究,这项法规要求燃煤电厂大幅减少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总的来说,研究人员发现,随着这项政策的出台,燃煤电厂的排放浓度下降了13.9%。 “二氧化硫浓度在政策规定的最后期限前后出现了大幅下降,”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教授、最新发表的研究论文的合著者瓦莱丽·卡普吕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报道称,然而,研究人员还发现,法律要求在污染更为严重、人口更多的地区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然而,这些地方恰恰是工厂最不遵守法规的地方。 “我们发现,在这些关键地区,工厂所报告的二氧化硫排放情况与独立卫星测量结果之间的对应度最低。”卡普吕指出。这包括北京和上海等一些人口密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周边的燃煤电厂。 报道称,事实上,研究人员之所以会发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是将测量二氧化硫的卫星数据与相对较新的烟气地面排放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能发现排放超标的地点,即便审查和报告没能发现污染超标的情况。 报道还称,这一名为《量化煤炭发电厂对中国更严格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的反应》的论文本周发表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报道指出,这项新研究可能包含了一些政策教训。首先,卡普吕说:“各国政府可以并应该利用遥感数据来提供独立数据,以核查那些受制于特定政策的排放者提供的数据。卫星数据有助于支持中央政府遏制空气污染的决心。” 她指出,的确,中国使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并且能公布数据,是“中国环境管理取得真正进展的一个表现”。但卫星数据对于精准监测至关重要。 此外,卡普吕还说,实行更严格的排污标准是必要的,但要想让排放者持久减少污染还是不够的。如果能配合更高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实施能力,加上支持准确报告的法规和规范,那新的标准才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环境政策不能存在于真空之中,”卡普吕说,“这需要重塑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普遍认识,并建立可信的报告制度。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最近的进展非常令人鼓舞。” 西媒关注上海新型环保项目:中国人环保意识日渐增强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西媒称,中国已经停止进口塑料垃圾,但是电子商务和外卖业务的兴旺发展却让塑料在国内的消费有增无减。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6月18日报道,中国曾经是全球可回收塑料的主要接收国,大量废弃物从西方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致力于对可回收塑料进行研究的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安德烈娅·瓜利亚尔来到中国后便将目光投向了这里堆积如山的废弃塑料。她表示,必须承认塑料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有多种用途,但塑料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尤其是海洋。塑料回收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有些废弃物由多种材料组成,很难将塑料单独提取出来。 报道称,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于网购,而大街上堆满了用来包装商品的纸盒和塑料包装袋。瓜利亚尔表示,很多外卖食品都很油腻,导致盛放食品的塑料包装盒难以清洁。此外,由于很多包装盒都是黑色的,而机器很难辨认这种颜色,因此给回收工作造成很多困难。 另一方面,在遍布全国的超市中,层层叠叠的食品外包装成为质量和卫生的标志。一个小小的水果都能先套上一个网状袋,再罩上一个结实的塑料袋。虽然这种现象在西方某些国家也很常见,但由于中国体量巨大,这些问题也就更加刺眼。 报道称,针对于此,在“珍贵的塑料”项目的大框架内,瓜利亚尔建立了“珍贵的塑料-上海”项目,并在上海同济大学设立了工作室。她建立该项目的初衷一方面在于回收废弃塑料用于制造新的商品;另一方面就是培养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目前“珍贵的塑料-上海”项目已经与一些教育机构和政府机构展开了合作,还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呼吁公众减少塑料消费并尽可能回收再利用塑料。瓜利亚尔表示,中国民众在环保意识方面还不成熟,为此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环保活动,让普通民众能够了解真正的回收过程。 瓜利亚尔表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消费主义的兴起,一切都发生得太快,普通民众还没有来得及建立成熟的环保意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人对新鲜事物和自身健康都非常关注,因此只要把重点放在展示如何回收再利用塑料和塑料废弃物如何威胁身体健康上,中国人就会非常感兴趣。随着类似于“珍贵的塑料-上海”这类环保项目的不断努力,加之政府的合理指导,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将逐步觉醒。 原标题:治污卓有成效!美媒:5年内中国将成最大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