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博物馆 感受温州“商魂” 领略瓯越文化 “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提起温州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善于经商。走遍世界的温商,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将一个个财富梦变为现实。 温州,位于浙江东南部,古称东瓯国,《山海经·海南内经》有“瓯居海中”的记载。5000年来,勤劳智慧的瓯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 近日,笔者来到温州博物馆,通过一件件展品,解读“温州人”的文化基因,领略独特的瓯越文明。 东瓯古国 依山拓海 走进温州博物馆大厅,一座大榕树石雕巍然映入眼帘。大榕树是温州市树,粗壮的根节盘绕交错,寓意温州人勤劳务实、百折不挠、精诚团结的精神。中厅花岗岩壁面悬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9幅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大型铜雕壁画,气势恢宏,表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馆内展区总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2100平方米的历史馆展示‘温州人’5000年历史足迹,另有书画馆、陶瓷馆、自然馆、工艺馆、王维新铜版画陈列室和临展馆等6个专题陈列区域。馆藏文物4.1万余件,包括陶瓷器、青铜器、彩塑、砖雕、漆器、书画等数十个门类,尤以陶瓷器、彩塑、书画为特色。”温州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介绍道。 走进历史馆,首先看到的是距今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岗丘型聚落遗址——鹿城区上戍乡曹湾山遗址的出土文物,主要是陶器,常见器型有豆、簋、圈足盘等。其中的豆,形似高足盘,是好川文化的典型器物。好川文化与今浙北苏南地区同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在展厅另一边,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浙南石棚墓形态。这种用天然的巨大石块搭建的墓穴,在欧、亚、非、南美各国沿海地带都有出现,显示古代温州与沿海诸文明有着某种神秘联系。石棚墓里出土的扁方形石锛(bēn)与日本、韩国同类石锛一致,反映当地在商周时期乃至更早就已通过海上交通与域外文明有着频繁交往。 依山拓海是温州的地理区位特征,也是瓯越文化的基石,它造就了温州人守土与冒险的双重性格。“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险半生为万贯”,是多数在外经商的温州人的真实写照。 在展馆一角,一件刻着飞龙形象的石雕引起了笔者注意。石雕上的飞龙昂首瞋目,腾云驾雾,威武雄奇。据高启新介绍,这件石雕原本是温州华盖山麓建于清代的东瓯王庙上的构件。 东瓯王庙,是祭祀东瓯王的场所。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封其子弟为诸侯王。专家们一般认为,公元前472年,诸侯王的一支建立东瓯国,境域包括今温州、丽水及台州一部分。秦统一后,废东瓯国。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驺摇因助汉灭秦有功,被册封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建都东瓯。 东瓯国是温州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行政建置,为此后2000多年温州行政区域建置奠定了基础。东瓯王则被奉为温州的人文始祖。 百工之乡 瑰宝荟萃 在工艺馆一座座彩塑佛教造像前,许多观众正举着手机拍照。这些佛像或坐或卧,体态匀称,神情优雅,造型动人。高启新告诉笔者,这些佛教造像出土于温州白象塔,是塔内出土文物中最有价值的艺术珍品。 1965年,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重建完工的白象塔塔身倾斜严重,几近倒塌。考古工作者拆塔时清理出大批佛教文物。这些佛教文物种类丰富,极具特色。其中,塔身壁龛内出土的42尊北宋彩塑文物是宋代佛教的典型造像,在历史、科技、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些造像的风格一改唐代雍容富丽的特征,呈现世俗朴实自然的风貌,具有宋代彩塑的典型特征,其制作工艺也体现了“瓯塑”的地方特色,堪与晋祠彩塑造像相媲美。 温州被称为“百工之乡”。近900年前,宋室南渡,偏安江南。赵宋皇族与大量中原人士蜂拥入浙,温州人口迅速增至百万。大量人口涌入促进了当地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在造纸、印刷、漆器、瓷器等诸多领域,温州人以技艺精湛高超名扬全国。 白象塔中出土的北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是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本,是温州活字印刷技术发展的见证物。古代温州印刷业十分发达,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刻印的《大唐六典》被定为国子监官方名版书,内列11位温籍刻工姓名。 瓯窑是我国最早的青瓷瓷窑之一。东汉晚期,在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基础上,瓯窑工匠已能烧制出成熟青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瓯窑制瓷技术趋于成熟,并逐步达到繁盛,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和装饰艺术独具风韵,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釉色风格。 馆中陈列的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是目前瓯窑唯一一件国宝级文物。壶盖呈宝塔形,腹部形似瓜棱,细长扁曲的壶把上模印缠枝花纹和联珠纹,花纹之间印有“七何”二字,可能是制作工匠的名字。壶通体施淡灰绿色釉,光洁润泽,线条流畅,秀逸典雅。 “海丝”重镇 商贸繁荣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宋代杨蟠的诗描述了古时温州城乡景象。两宋时期,温州一跃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繁华程度堪比被称作“人间天堂”的杭州。 在工艺馆内,一个刻着“上牢”字样的戗(qiāng)金细钩填漆长方盒引起了笔者注意。据高启新介绍,温州漆器,在两宋时享有盛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都设有专卖温州漆器的商铺,说明温州漆器在当时的市场占有率是比较大的。“上牢”意指产品非常坚固,属于商品广告,说明此时的温州商人已经具备广告意识。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已经兴盛,温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中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青瓷、漆器、丝绸和印刷品在海外贸易中占有较大比例。在展馆另一头,1988年出土于洞头区东屏后垅第三药厂工地的元代龙泉窑瓷杯、瓷碗等吸引了不少人参观。这些瓷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捞瓷”。 高启新告诉笔者,历史上,温州港作为亚、非、欧海运往来的重要枢纽,是中外商船必经之地,一些商船因故沉没,所载瓷器打捞出水后统称为海捞瓷。博物馆展出的这批海捞瓷以晚唐五代至元代的瓯窑、龙泉窑为主,它们造型优美,制作精良,堪称瓷中上品。 贸易繁盛的温州孕育了“经世致用”的社会文化。两宋时期,发源于温州的永嘉学派提倡事功之学,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流派。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 温州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叶适墓志,1940年出土于鹿城区慈山叶适墓。它正面及边缘施青绿釉,玻璃质感强,釉面有冰裂纹,上书篆文“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之墓”。这块墓志成为研究永嘉学派的重要史料。 在永嘉学派事功思想熏陶下,温州人养成了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性格,注重民生日用,重视商品经济,使温州成为“其人善贾,其货纤靡”的商贸重镇。改革开放后,温州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策源地,温州人也成了“敢为天下先”的代表。温州博物馆里精美的展陈,让观众得以走进温州人的精神世界,感受温州人不甘现状、拼搏不息的“商魂”。(王丽玮) 原标题:温州博物馆 感受温州“商魂” 领略瓯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