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外脑”解锁鉴定难题 江苏江阴:聘请专家帮助确定公益诉讼赔偿数额 正义网讯(检察日报记者卢志坚 通讯员王苏燕 李君超)“公益诉讼涉及范围广且专业性强,尤其像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问题技术性极强,需要依靠专业机构和有专门知识的人。”近日,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赵建新作为承办检察官办理了无锡地区首例环境污染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对环境损害鉴定的问题深有体会。 江阴市人立五金公司在无环评许可、无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将酸洗模具冲洗过程中产生的含铬、镍等重金属的废水,通过墙洞直接排放至外环境中,严重污染环境。 “不同于行政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民事部分需要对损害结果和赔偿数额等提供明确的证据证明,因前期环保部门采样不及时以及自然净化等原因,损害结果难以测算,我们聘请了环境专家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科学计算出了环境损害赔偿数额,为顺利提起诉讼提供了保障。”赵建新进一步介绍了当时的办案思路。 该案在江阴市法院公开审理,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相关行业企业主30余人观摩庭审,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詹旭副教授作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现场播放模拟实验视频并回答了法庭提问。 詹旭向法庭介绍了为什么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量化生态环境损害,以及该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考虑到污染影响区域的环境功能敏感程度,经专家组综合评估,该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倍数确定为3倍,以此倍数为基础计算得出损害赔偿金额为6.72万元。”詹旭在法庭上给出了专业意见。 最终,江阴市检察院提出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的诉讼请求获法庭全部支持,被告人当庭认罪悔罪,并表示将积极承担修复被损害环境的费用。“这为将来碰到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思路,善用资源、借助‘外脑’可以提高公益诉讼准确性和成功率。”赵建新说道。 下一步,江阴市检察院计划建立专家智库,从高校、环保、国土、行业协会等单位选聘专家学者形成公益诉讼专家智囊团,进一步提升办案的专业化水平,凝聚更强的公益保护力量。 原标题:江苏江阴:聘专家助确定公益诉讼赔偿数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