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马佳佳)由联合国政治事务部、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通往和平之路》研究报告发布会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机构代表、外国驻华使节和中外学者70余人与会。 《和平之路》报告是近年联合国关于和平安全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报告由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携手完成,于今年3月出版,旨在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思路。报告论证了重新聚焦于预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预防暴力冲突的包容性理念、原则与路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尽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日益突出,包括暴力冲突在内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地增多。正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这份报告所揭示的那样,近年来暴力冲突呈上升趋势,人类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探讨解决之策。 戚振宏称,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文明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强权即公理”的丛林法则仍有市场。身处文明时代,我们理应讲求“和为贵”,主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结缘而不结怨;应该多握手、少握拳,多交心、少交手,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戚振宏介绍称,《通向和平之路》研究报告立足于对多个成功案例的分析,为预防和解决暴力冲突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报告还点出,包容是预防冲突的关键,预防性行动要更加以人为本,注重公众参与。总之,要预防和解决暴力冲突,需要尊重当事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听取其意见,充分发挥地区国家和区域组织作用,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诱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世界银行脆弱性、冲突及暴力问题首席专家Alexandre Marc、联合国秘书处政治事务部政策调解司司长Teresa Whitfield、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陈须隆作为三个机构的代表,分别对报告作了介绍和解读。与会嘉宾还回答了现场提问,就报告内容、中国在国际预防暴力冲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开展预防暴力冲突领域的多边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完) (原标题:《通往和平之路》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中国|不结盟|可持续发展) |